系里大部分的中国博士们午餐都是自己带饭菜。一部分是饮食文化的差异,另一部分大概也Money的关系。大师兄说他刚来时,餐厅还没有微波炉,中国留学生经常吃冷菜冷饭。微波炉是后面专为中国劳苦大众加上的,至于原因,有说是中国老师或学生向学院争取的,也有说是学校为学生考虑而主动加上的。小Y无从考证哪个说法是真的,选择性相信前者。不禁感谢起来,看来俺们中国人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包括人数上的影响。
小Y也带饭,三位同学住在一起,自是一个锅里做饭。小Y们在中国吃食堂,没想到到了资本主义国家也得吃大锅饭。这是命。
小Y们杀向荷兰的时候可是谨尊师兄的教诲,大到电饭煲电磁炉菜板菜刀之类,小到削皮器汤勺饭勺都装箱带到了荷兰。每人一套,大大的富裕。由此落下的病根就是以后饭局但凡是火锅且人多时,就会要求小Y们带上一个电磁炉。
小Y自觉在厨房里还算是勤快,在家里经常帮妈妈的,自己也闹不明白咋就没学会做饭,。。暑假时曾下定决心学,担心不然出国了就只能去喝西北风了。。学倒是不担心学不会,关键是暑假在这大武汉,住着集体宿舍吃着食堂,没地方学也没机会学。
明静和林朗也都是吃食堂的主,锅碗瓢盆啥都不会。
不过没关系的,小Y们都是工地上混过的主,工地上混过的主生命力极强。大厨进化史就这样有样没样的闪亮登场。实践出真知,什么没做过啊不会啊不知道怎么弄啊,都是浮云。
明静好问。
“萝卜怎么切啊?”。。“切成啥样啊?”。。“切多少啊。。”,“洗多少啊。。”
小Y和林朗不甚其烦,就直接把开始的活都包下了。把最重要的活——炒菜,交给明静同学。小Y和林朗准备好所有的后就躲进自己的房间,任由明静自个把菜捣鼓熟了再出来。还真别说,明静他竟然骄傲的担上了这份重担,荣幸的成为了我们的大厨。
小Y好动,弄刀的活儿自然就被他抢到了。林朗揽到了洗菜等等准备工作。当然这种分工只存在于初级阶段。如此详细的专业分工严重的影响了日后分家后的生活质量。
分家后,林朗基本面食极少炒菜,把菜洗干净用手掰掰就可以加到面汤里。当然这也和林朗出生北方有关系。小Y每天切三个男生所需的菜,刀法了得,出神入画,快如闪电细如。。。。细得看情况切。明静嘛,只要有人给他准备好材料,炒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碟子绝不在话下。只是自个做菜时,明静往往需要慢慢腾腾的老长时间才能把菜准备好。
由此可见,偏科有害生活质量,要分工就必须有合作。
活下去的命题算是完美解决。
作者声明:原创小说,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