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汤森路透更新SCI杂志影响因子时,我这个又土又木的专业就被鄙视一次!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命根子。这个让大家又喜又忧的数字,在高低震荡之间,不知道让多少倒霉虫的光明未来飞灰烟灭,同时也使另外一部分的幸运儿平步青云。写科技论文跟写独立博客,居然也有相关性。写科技论文者,关注Impact Factor;写独立博客者,关注Page Rank。当然,对大众来说,Impact Factor这个影响因子,当是更加的引无数英雄折腰。
科技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反应的是该杂志在过去特定一段时间(比如5年)内平均每篇论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数。其数值,从0到无穷大。2013年公布的最新影响因子榜单,CANCER J CLIN(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以超过150的影响因子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50多和40多的杂志。其中,较为常见的著名杂志影响因子分别为Nature(38.597),Cell(31.957),Science(31.027)。
看着这些状元榜眼探花,以及TOP10之类的,我这个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处于土木专业和材料专业夹缝中的博士生,很是不爽。再怎么地,学校的土木与结构工程专业也是全球排名TOP4,可是俺们发的论文,影响因子多是1到2,偶尔有个4左右的也是运气女神眷顾的结果。而且,专业领域内比较好的杂志如Road Material and Pavement Design的影响因子只有区区的0.642,而几个影响因子相对高一些的杂志,跟专业领域基本无关,投稿也是打擦边球,文章投出后得求爷爷告奶奶的希望不是out of scope!
为什么不同专业间SCI杂志影响因子差别如此巨大?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并不能简单的说影响因子为5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对于一些综述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
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它不仅在期刊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而且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我得道路设计专业期刊,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首先专注于道路设计的期刊屈指可数,其次对社会来说非领域人士根本就是毫无兴趣。这个生物,纳米等高科技不一样,道路设计远没有社会关注度。
因此,不同专业领域间,科技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SCI和影响因子崇拜
国内大多数的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某人员因影响因子差0.1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情况时有发生。本月初发生的@急诊科女超人 辞职事件,其原因就是“不喜欢写SCI论文,不愿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
2012各国发表SCI论文数量榜单中,中国以13.5%的比例紧随美国位列第二;并且极有可能在近几年内完场超车的伟光正任务。然而,这些数量上的高速进步,并不能代表在科技创新上的同步向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跟美国相比,依旧差了几条街。据人民日报之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世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值为10.71次,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21次。而且,我国学术期刊尤其是科学技术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依旧非常薄弱。SCI被收录的期刊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并且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用次数分别为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品牌”。
除了大量灌水的SCI论文,还有很大数量的中文论文,同样被版面费,中介费和注册费所扭曲。
矛盾体,才是宇宙永恒存在的真理。影响因子,就是一个矛盾体,亦正亦邪,全在科技工作者自身的态度。
大量灌水的SCI论文,能经常灌这个水也挺厉害了。
[回复]
民工 回复:
六月 23rd, 2013 at 下午8:45
这个,科技论文的灌水,不需要经常灌的,呵呵。
[回复]
土木的期刊本来相对而言影响因子就比较低。现在也有很多呼声说取消影响因子对科研工作者的影响,但是在中国,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很麻烦,必须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只是很不幸的采用了影响因子,这一评价期刊的指标来评价大家的科研水平,存在着太多的不合理处。我们现在博士毕业就是必须要有SCI论文的发表,高校已经完全绕进去了。
[回复]
民工 回复:
六月 23rd, 2013 at 下午8:44
中国的硕士和博士,要毕业的话都会有论文发表的数量要求的。在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之前,估计还得靠这个IF的。只是,现在是太过看重而人为的提高了它本身的意义。
[回复]
对博主的佩服五体投地
高手就是高手
[回复]
民工 回复:
六月 23rd, 2013 at 下午8:42
不知道你这是指什么方面?或者,你这是垃圾留言??
[回复]
天长地久 回复:
六月 24th, 2013 at 上午5:44
我是指发表多篇sci论文。
我当时上学是零篇。
如果敬仰一下,就是垃圾评论,那我只能找墙角悲伤去了
[回复]
搞医学的就更加理解影响因子了。
[回复]
民工 回复:
六月 23rd, 2013 at 下午8:41
搞医学的,随便发个杂志论文IF都是很高的说。
[回复]
哈哈哈哈,相比较理工类专业,我们更苦逼。好在我们专业既不看SSCI,也不看影响因子。我们只看专业的期刊排名。这点或许比理工类的公平。不过不得不说,其实SCI也好,IF也罢,基本是被中国的科研机构带坏的风气。原因很简单。与国外的教授治校不同,中国高校很多时候管理人员并不懂专业。为了方便,他们开始比较各种SCI和IF。甚至于,最近国内的商学院也开始有了这个趋势。如果说国外理工类还有人看SCI的话,SSCI则是个完全没人管的东西啊。我们的打天朝的商学院弄不好要开始创新了。
中美的研究差距,在我看来根本不是论文和IF的差距,而是其本质,也就是对于社会贡献的差距。我不知道小月的行当。在我们专业,尽管有很多华人学者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但是他们论文的引用率都很低。或许,这也说明了一些东西吧。
[回复]
民工 回复:
六月 23rd, 2013 at 下午8:40
鬼子都不在乎杂志的,我的教授非常不鼓励在杂志上发表论文,他认为好的结果应该拿到同行聚集的会议上和大家分享。IF高但是跟行业相关性不大的杂志上,发表论文没有意义。
[回复]
果然高手在民间
[回复]
民工 回复:
七月 3rd, 2013 at 上午10:46
什么意思?哪个高手?
[回复]
好文章,内容出类拔萃.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回复]